蘇丹:

被世界忽視的人道災難

總幹事的話

從事人道工作超過二十年來,我對援助危難中的人們那份決心堅定不移。我確實認為,我們的工作比起任何時候來得息息相關。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一度滅絕的疾病再度爆發,因氣候變化引發更多更極端天氣情況,今時今日我們要面對比以往更多的人道需求,更複雜的問題,以及更不穩定的形勢。包括無國界醫生在內的人道組織除了要加強應對能力以追上更大的需求,也要就日益嚴峻的工作環境作應變。尤其今年,我們目睹人道主義原則和背後的價值觀,遭受前所未有攻擊。不論是救援人員、支持者和還是整個救援界,都肩負起保護人道價值觀的責任,例如向市民大眾展示我們的立場,以及游說各方令違反國際人道法的人士承擔責任。多年來,我們在世界各地的團隊一直在努力實現這個目標,而你的持續支持於我們而言彌足珍貴。


敘利亞、土耳其(2 月)和阿富汗(10 月)先後發生地震,釀成重大傷亡,我們的團隊均有即時作應對;我們繼續向面對幫派暴力的海地民眾,以及持續遭受戰爭暴力的烏克蘭民眾提供醫療援助;加沙遭受全面圍困、醫療設施在無差別襲擊中損毀,我們盡力支援當地的醫療設施。上述的危機有部分的確得到傳媒關注,但也有不少被忽視。


例如現正發生血腥內部衝突的蘇丹,我們也有展開應對工作。這場嚴重衝突自4 月開始至今仍每日持續,但國際社會的關注度低得不合比例。我們親眼目睹衝突如何一再奪走平民的生命,如何摧毀他們的家園和土地。團隊盡了最大努力留在蘇丹境內救治傷者和提供基本醫療護理,但因應醫療物資運輸受阻,我們也被迫暫停一些醫療行動。


透過這一期的《無疆》,我們希望你關注蘇丹的嚴峻局勢,以及其難民逃亡至人道支援遠遠不足的鄰國時所帶着的絕望心情。


請花點時間細閱我們的病人和同事親歷戰事現場的感受,因為世界各國需要知道蘇丹所發生的事,並採取行動拯救生命,減輕平民所承受的痛苦。


無國界醫生(香港)總幹事

霍彥祺

前線消息

被圍困的加沙和西岸

10 月7 日,加沙城的 Palestine Tower 被以軍炮火空襲擊中。

© Mahmud Hams / AFP

自從以巴衝突在10月7日升級,我們在加沙的團隊由南至北,從醫院到社區,見盡了可怕的場面,燃料、醫療用品和清潔食水嚴重短缺,通訊中斷以及無差別攻擊,而攻擊目標更包括醫療設施。隨著在加沙的緊張局面升級,在同屬巴勒斯坦佔領區的西岸,我們看到傑寧市的平民和醫護人員也面對着暴力情況。自1989年以來,無國界醫生一直在巴勒斯坦佔領區提供專科醫療服務。我們在加沙有近300名巴勒斯坦員工,他們大多仍在支援當地的醫療系統。無國界醫生於11月初從埃及拉法過境點撤離22名國際救援人員後,一支由組織的國際員工組成的15人團隊,於11月14日已經同一過境點進入加沙,繼續支援當地的人道和醫療行動。


儘管我們對11 月24 日達成的停火協議表示歡迎,但僅數天的限期並不足夠。無國界醫生繼續呼籲長期停火,停止無差別和沒完沒了的襲擊,停止攻擊醫院和醫護人員,終結對加沙及西岸的圍困,以及解除對人道援助的限制。

救援焦點

蘇丹:被世界忽視的人道災難

蘇丹衝突從喀土穆開始爆發,很快便蔓延全國,踏入12 月之際已持續八個月。蘇丹大部分地區均受武裝暴力影響,戰火波及平民、住宅區和醫療設施,迫使超過630 萬人逃離家園,當中超過510 萬人在蘇丹境內流離失所,逾120萬人往鄰國尋求庇護,可是周邊國家所提供的避難所、清潔食水和醫療護理遠遠不足以應對蘇丹難民龐大的需求。蘇丹的醫院接收能力依舊不勝負荷,醫療物資短缺,該國很多地區的人道援助已經停止。


除此之外,蘇丹當局也阻止救命的外科手術物資,進入喀土穆部分由反對派「快速支援部隊」(RSF)所控制的地區內各間服務當地居民的醫院。由於社區四周充斥暴力,蘇丹平民前往醫療設施已經非常困難,當局的決定只會導致更多傷病者步向死亡。


無國界醫生(國際)主席賀歷圖醫生(Dr Christos Christou)指出,交戰各方未能保護平民或協助基本人道援助進入當地,而國際組織亦嚴重忽略當地情況,應對措施遠遠不足,因此形容蘇丹危機是「人性的慘痛失敗」。

空中相片拍攝到蘇丹首都喀土穆發生暴力衝突。

© Atsuhiko Ochiai / MSF


蘇丹爆發衝突後,截至2023年11月,大約1,200,000難民逃往鄰近的乍得、中非共和國、南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當中乍得的人道狀況尤其嚴峻。

在浴血的喀土穆提供外科護理挑戰重重

巴沙爾教學醫院(Bashair Teaching Hospital)位於喀土穆南部,當地的激烈戰鬥仍然持續。該醫院是區內的主要醫療療設施之一,無國界醫生也一直支援院內多個部門的運作。在各種醫療服務當中,外科護理對區內居民尤其重要。

2023 年9 月10 日一個市集發生爆炸,獲無國界醫生支援、位於喀土穆南部的巴沙爾醫院,當日接收了超過60 名傷者和43 名死者遺體。

© Marie Burton / MSF

科米(Jessica Comi)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手術室護士。她於5 月初飛往喀土穆,正值距離衝突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她加入無國界醫生在巴沙爾教學醫院的團隊,為受傷的男女和兒童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儘管她曾多次在衝突環境中工作,她認為這次在蘇丹的任務,是迄今為止最艱鉅的一次。


「(團隊)在喀土穆南部發現了一家醫院——巴沙爾醫院,當時醫院內幾乎空無一人,只是由義工撐住運作。」科米說:「衝突發生後不久,許多醫院員工離開,因此義工前來重啟醫療工作。後來他們聯繫無國界醫生尋求幫助。」科米和團隊接手醫院運作的時候,義工問及他們能否在少於一日的時間內重新開放手術室。

科米和耶齊醫生(Federica Iezzi)從病人的膝蓋上方,取出一枚流彈。

© Ala Kheir / MSF

物資短缺下遭逢禁運


要迅速恢復一座廢棄醫院的手術室運作能力,以應付大量身負複雜戰傷的人湧入醫院,本來就不容易,但物資補給上的困難,令情況更具挑戰。


「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獲取足夠燃料發動發電機,令我們有電可用。衝突期間,我們在蘇丹的項目總管和一眾司機,花了很多時間駛遍喀土穆市內,為的就是幫助我們取得更多燃料,令我們的救援行動維持下去。」科米說:「當他們帶著一箱箱的物資回來時,對我們來說就像聖誕節收禮物一樣,我們打開時的反應就是:『哇,是檢查手套!還有儀器消毒劑呢!』」


她在醫院逗留了八個星期,協助 485 名病人完成了 525 宗手術;由5 月中至10 月中,我們的外科團隊在該醫院完成超過3,000 項外科程序。


然而,由於當局禁止從瓦德邁達尼(Wad Madani)運送手術物資往喀土穆南部,我們的團隊迫不得已暫停在巴沙爾教學醫院的救命外科護理。更嚴重的是,包括醫護人員在內的人道工作者被當局拒絕其簽證申請。


無國界醫生蘇丹和乍得緊急項目總管尼科萊特(Claire Nicolet)表示,當局必須立即撤銷禁止手術物資進入喀土穆南部以打擊反對派的殘忍策略:「如果我們持續未獲准將手術物資送往我們的醫院,傷病者將很快無從選擇。

保住病童和孕婦健康的命脈

除了巴沙爾教學醫院,位於喀土穆南部的土耳其醫院(Turkish Hospital)也在應對當地醫療需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自5 月中旬以來,無國界醫生一直支援該醫院。雖然其最初目的一直是為患病兒童和孕婦提供專科醫療護理(它是喀土穆唯一一間設有兒科和產科部門的醫院),我們也設法為因戰爭受傷的人提供外科護理。於巴沙爾教學醫院於10 月中旬暫停支援外科服務後,土耳其醫院是喀土穆南部目前少數擁有功能齊全的手術室的醫療設施。

時任無國界醫生蘇丹項目總管特濟安醫生,簡述喀土穆土耳其醫院於今年9 月的情況。


© Mohammad Ghannam / MSF

隨著衝突爆發和暴力程度升級,很多醫療人員被迫離開喀土穆,現時土耳其醫院只能提供最緊急的醫療服務,當中主要是為孕婦提供安全分娩和緊急剖腹產,以及為病重的兒童提供深切治療。時任無國界醫生蘇丹項目總管特齊安醫生(Dr. Mego Terzian)說:「喀土穆的醫療系統幾乎全面崩潰,基層醫療完全從缺。」

土耳其醫院每日接收 100 名病人,當中平均 40 宗 個案是送往急症室。

© Mohammad Ghannam / MSF

應對隨時肆虐的傳染病


疫苗和衞生設施短缺,使兒童易於感染多種可防止的傳染病。瘧疾、麻疹、腦膜炎、霍亂和肺炎最為常見,而醫護人員更發現因飲用水水質惡劣而導致的霍亂和脫水個案增加。


即使情況艱巨,土耳其醫院的死亡率截至9 月仍低於2%,以該醫院的醫療和後勤團隊的艱難工作條件來說,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特齊安總結說:「儘管他們每天面臨困難,水電、氧氣以至用於麻醉和輸血的特定藥物皆短缺,但我們仍然有能力維持團隊運作,繼續為喀土穆的居民提供緊急醫療護理。」


在外科護理方面,在11 月12 日和13 日發生兩宗大規模傷亡事故後,無國界醫生在土耳其醫院的團隊接收了128 名傷者。經過連串外科程序,醫院的剩餘物資或撐不過一個月,假如組織無法盡快運入更多物資,土耳其醫院的手術室也即將被迫關閉。

一位母親逃亡返鄉時痛失孩子:

「我的家永遠缺了一半。」

蘇丹持續發生衝突,迫使許多人逃亡,其中包括早年前往蘇丹尋找工作機會和更佳生活條件的南蘇丹人。現時這批返鄉者在返回南蘇丹的途中,面對着無家可歸、疾病纏身、營養不良等慘況。

卡利巴(Marta Kaliba)與從事建築工人的丈夫早年從南蘇丹移民,連同六個孩子定居蘇丹首都喀土穆。自從4 月爆發衝突,她們一家的生活徹底改變。「我們一家原本齊齊整整的,孩子在家裏跑跳嬉戲,一切相安無事,但直到我們聽到炸彈聲和槍聲,我們陸續目睹鄰居和所認識的人死去。」


卡利巴坐在上尼羅州(Upper Nile)倫克平民醫院的空曠地方,為3 個孩子準備食物。她的兩名孩子在無國界醫生支援的住院餵食中心接受餵食治療。

© Evani Debone / MSF

從蘇丹回國的南蘇丹返鄉者,於倫克(Renk)鎮的轉運中心等待。他們所獲得的生活必需品(如棲身處、食水、衞生設施和食物)非常有限,時刻為生存而掙扎。

© Nasir Ghafoor / MSF

去留兩難 遭遇不測


為了在子女安全和經濟負擔之間取得平衡,卡利巴和丈夫決定,她帶着子女離開並返回南蘇丹,丈夫則留在喀土穆工作賺錢養家。她和子女乘坐巴士,從一個流離失所者營地前往另一個營地。


「當我們到達蘇丹境內的阿拉加亞營地(Alagaya camp)時,孩子相繼生病,患上麻疹。最小的寶寶最先發燒,一周後3歲和9歲的孩子也陸續發燒,他們最終全數死去。」卡利巴訴說時仍哀悼着三個逝世的孩子。「我要把他們親手埋葬在異鄉。那裏離他們所認識的人,以及我們要前往的地方,都很遠,很遠。」


她與其餘生還的孩子最終抵達鄰近蘇丹邊境的南蘇丹小鎮倫克(Renk),但她發現 8 歲的兒子和 5 歲的女兒已經患上營養不良。


7 月至 10 月初為止,無國界醫生在倫克的醫療設施接收了 232 名患有營養不良的病人,也接收了 282 名留院治療的麻疹病人。因為麻疹和營養不良的雙重打擊,我們位於馬拉卡勒(Malakal)的兒童醫院接收的兒童病人轉介個案,死亡率一度高達 5.95%。


卡利巴的孩子在我們的營養治療餵食中心留院治療後將會康復,但她們一家仍然前路茫茫。「在接下來的艱難日子,我們需要鼓起很大勇氣和得到他人的協助,才能在南蘇丹開展新生活。我的家,仍是永遠缺了一半。」


在乍得應對第二重危機

埃朱奈納(El Geneina)是西達爾富爾州(West Darfur)的首府,數十年來一直充斥暴力和居民流離失所問題。在當前衝突的最初數天,埃朱奈納市面平靜,令人以為暴力事件不會蔓延至當地,但自4月下旬以來,戰火最終席捲該市。埃朱奈納教學醫院是西達爾富爾州的主要醫療設施,惟在衝突加劇時近乎被荒廢。無國界醫生在過去數年一直支援該醫院,但由於西達爾富爾地區局勢動盪,無國界醫生無法再在當 地開展醫療工作,並只能從醫療物資、設備和員工經濟誘因方面支援該醫院。

無國界醫生早前在埃朱奈納教學醫院的兒科和營養住院部工作。該醫院之前每日接收的病人數目眾多,病人來自西達爾富爾州,以至接壤蘇丹邊境的乍得。

© Majd Aljunaid / MSF

圖中的蘇丹難民抵達乍得東部城鎮阿德雷後,等待接受無國界醫生護士的營養治療。難民當中很多是小孩,他們跟隨家人逃亡,由於長途拔涉,很多都出現營養不良狀況。

© MSF

跨境支援逃離西達爾富爾的難民


雖然我們無法在該蘇丹州份開展醫療工作,但在與蘇丹邊境接壤的乍得(Chad)小鎮阿德雷(Adré)擴大應對規模,為逃離蘇丹西部的難民提供醫療護理。衝突發生至今已經逾七個月,我們的當地團隊仍然見證龐大數量難民突然抵達該區。無國界醫生外展統籌霍夫曼(Stephanie Hoffmann)解釋:「單是11月的首三日,新抵達的蘇丹難民數目已較上月總數還要多,有大約 7,000 人越過邊境。」這意味着西達爾富爾州的衝突激烈程度更上一層樓。


為了應對大量湧入乍得境內尋求安全的弱勢群體,我們為當中的兒童接種麻疹疫苗,展開營養不良篩查,並把那些有緊急醫療需要的人直接轉介往阿德雷醫院,以接受無國界醫生以及乍得衞生部人員的治療。我們也在過境點支援難民的心理健康,並安裝水箱,方便他們在經歷艱苦旅程後,隨即飲用安全的食水。


無國界醫生蘇丹和乍得緊急項目總管尼科萊特表示:「儘管當地的社區組織、有關當局以及人道組織合力應對,但仍然不足以應付乍得東部的人道危機,使脆弱的難民收容社區承受巨大壓力。我們繼續呼籲立即擴大對包括蘇丹難民和乍得人在內的弱勢群體的人道援助,確保他們獲 得食水、醫療、棲身處和食物等基本服務。」

無國界醫生在蘇丹的應對工作


1979 年起,無國界醫生開始在蘇丹開展工作,至今我們團隊在蘇丹10 個州工作,包括,喀土穆州、傑濟拉(Al-Jazeera)州、白尼羅(White Nile)州、青尼羅(Blue Nile)州、尼羅河(River Nile)州、阿爾加達里夫(Al Gedaref)州、西/北/中/南達爾富爾州。我們亦在蘇丹邊境國家南蘇丹和乍得為難民和返鄉者提供援助。


無國界醫生團隊在蘇丹提供緊急治療、施行手術、為流離失所者開設流動診所、治療傳染和非傳染病、提供包括安全分娩在內的孕婦和兒科醫療護理、提供水利衞生支援、向醫療設施捐贈藥物和醫療用品,並為衞生部員工提供獎金、培訓和後勤支援。此外,我們仍繼續開展衝突開始前已有的一些醫療工作。


2023 年,無國界醫生在蘇丹的救援行動預算為7600 萬歐元。截至10 月,組織有1,145 名蘇丹籍員工和57 名國際救援人員在蘇丹工作,並向1,358 名衞生部員工發放獎金。